- 作者:佚名
- 時間:2019-11-05
- 點擊:6740
- 來源:智能制造學院
為了豐富學生的課余文化生活,增強身體的運動素質,凝聚團隊之間的團結協作精神,接受紅色教育景點的熏陶,提高人際交往能力。10月26日,智能制造學院團學聯在領導的大力支持下,組織團學聯成員前往湖北武漢大學進行素質拓展,在祖國成立70周年之際激發(fā)愛國斗志。
武漢大學是國家教育部直屬重點綜合性大學。珞珈山上曾風云際會,周恩來、董必武、陳譚秋、羅榮恒一代天驕在那里指點江山 ,辜鴻銘、 竺可楨、李四光、聞一多、葉圣陶文人墨客在那里激昂文字,匯集了中華民族近現代史上眾多的精彩華章,形成了優(yōu)良的革命傳統(tǒng)。周恩來故居、郭沫若故居、聞一多故居......具有深遠的教育意義,值得智能制造學子們好好觀賞學習。
當天早上7點30分,各團學聯成員早已在約定地點待命,雖然天空不盡美,下起了朦朧細雨,但依然擋不住所有人員心中激動澎湃的心情。集合完畢后,團學聯主席劉振乾交代到:這次活動的成功籌辦來之不易,在活動期間注意自身安全,以小組為單位參觀學習,不得單獨行動,搞個人主義,組長按時匯報成員情況;參觀期間,注意自身形象問題,各位代表的是智能制造學院的形象,不得在武漢大學破壞公物,亂丟亂扔,注意禮節(jié)禮貌問題,嚴格按照武漢大學的規(guī)定游玩學習。
朦朧的雨季,給珞珈山披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更激起了心中的好奇。10點時分,成員們陸續(xù)前往武漢大學牌樓,被他雄偉的建筑物驚訝,看到武漢大學為慶祝祖國成立七十周年而設立的“我們都是追夢人”的建筑時,心中的愛國情懷油然而生。
??待所有人員集合完畢后,抽簽決定各組的行進路線,由組織部提前探路而選擇的幾個標志性教育景點,隨機分配路線圖,努力做到公平公正。在組長的帶領下,斗志高昂,大有“一日看盡長安花”的意思。
萬林藝術博物館內的豐富多彩,聞一多塑像前被激起的愛國情懷,六一紀念亭里反饑餓、反內戰(zhàn)、反迫害學潮中的沉思,周恩來故居中抗日戰(zhàn)爭艱辛的重溫和今日幸福生活來之不息的感嘆、郭沫若故居里與偉人交流、熏陶、學習......充滿書香氛圍的武漢大學校園內,到處活躍著探尋的足跡。一張張熟悉的面孔上洋溢著活力的激情,交面了,打聲招呼,相互講解著看到的教育景點和感受到的啟示和感悟,感嘆自己來之恨晚和時間的匆匆流逝。
在采訪中一位同學講到:我很慶幸參加了這次素質拓展活動,長期封閉在校園生活里,缺少和外界接觸,無法跟隨偉人的腳步,學習他們崇高的精神,六一紀念亭中的反抗的號角,周總理故居內的“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聞一多塑像下愛國境界的升華,這都將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在接下來的大學生涯中,我會以偉人為榜樣,發(fā)奮學習,為實現中國夢而奮斗
七十周年之際,緬懷先烈,傳承紅色精神,開展素質拓展訓練,有助于推動高校素質教育體系的進一步完善,有益于提高新時代大學生的愛國情懷,真正把紅色教育和素質教育結合起來,培養(yǎng)新時代“四有青年”,做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歷史階段,勇當追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