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彭建強
- 時間:2021-04-22
- 點擊:2553
- 來源:河北日報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莊嚴宣告:“我國脫貧攻堅戰(zhàn)取得了全面勝利?!边@標志著困擾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絕對貧困問題歷史性地得到解決,我國創(chuàng)造了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中國的脫貧攻堅是人類減貧史上規(guī)模巨大、成就非凡、影響廣泛而深遠的偉大實踐,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與貧困作斗爭并取得勝利的偉大壯舉。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我們立足我國國情,把握減貧規(guī)律,出臺一系列超常規(guī)政策舉措,構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政策體系、工作體系、制度體系,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減貧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反貧困理論?!敝袊厣簇毨Ю碚摚俏覈撠毠詡ゴ髮嵺`的理論結晶,是馬克思主義反貧困理論中國化最新成果,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重要組成部分,必須深刻理解把握、長期堅持并不斷發(fā)展。
中國特色反貧困理論來自于脫貧攻堅偉大實踐
貧困是人類社會的頑疾,反貧困始終是古今中外治國安邦的一件大事。新中國成立以來,黨領導全國人民持續(xù)向貧困宣戰(zhàn),針對不同時期的貧困狀況,采取不同的扶貧方略和舉措,貧困人口數量大幅減少,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脫貧攻堅擺在治國理政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組織開展了聲勢浩大的脫貧攻堅戰(zhàn),最終取得全面消除絕對貧困的歷史性成就。
2012年歲末,黨的十八大閉幕不久,習近平總書記就來到河北阜平考察扶貧開發(fā)工作并發(fā)表重要講話??倳浿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特別是在貧困地區(qū)。沒有農村的小康,特別是沒有貧困地區(qū)的小康,就沒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堅持從實際出發(fā),因地制宜,理清思路、完善規(guī)劃、找準突破口”。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拉開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的序幕,播下了精準扶貧的思想火種。
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湘西考察時強調,“扶貧攻堅就是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扶貧”,首次提出精準扶貧重要思想。2014年全國兩會期間,總書記參加貴州代表團審議時指出:“精準扶貧,就是要對扶貧對象實行精細化管理,對扶貧資源實行精確化配置,對扶貧對象實行精準化扶持,確保扶貧資源真正用在扶貧對象身上、真正用在貧困地區(qū)?!敝?,總書記多個場合、多次強調和闡明精準扶貧,形成了精準扶貧方略。
2015年11月,黨中央召開扶貧開發(fā)工作會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脫貧攻堅已經到了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沖刺階段,必須以更大的決心、更明確的思路、更精準的舉措、超常規(guī)的力度,眾志成城實現脫貧攻堅目標。會議作出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的決定,確定了到2020年穩(wěn)定實現“兩不愁三保障”、確?,F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全部脫貧的總體目標,向貧困發(fā)起總攻。
2017年春節(jié)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到河北張家口看望慰問基層干部群眾時強調:“完成脫貧攻堅任務,越到后來難度越大。要以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為主線,分類施策,真抓實干,吹糠見米,確保貧困人口如期實現脫貧?!?017年10月召開的黨的十九大,把精準脫貧作為三大攻堅戰(zhàn)之一進行全面部署,要求重點攻克深度貧困地區(qū)脫貧任務,確保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
2020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zhàn)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強調,“這是一場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緊繃這根弦,不能停頓、不能大意、不能放松”。2020年10月,在第七個國家扶貧日到來之際,總書記對脫貧攻堅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現在脫貧攻堅到了最后階段,各級黨委和政府務必保持攻堅態(tài)勢,善始善終,善作善成,不獲全勝決不收兵。
脫貧攻堅是習近平總書記心里最牽掛的一件大事。從“看真貧、扶真貧、真扶貧”到“找對‘窮根’,明確靶向”,從“莊嚴承諾”到“不獲全勝決不收兵”,在脫貧攻堅每一個階段,總書記都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督戰(zhàn),直指難點、把脈開方,總結規(guī)律、創(chuàng)新路徑,指引扶貧工作不斷攻堅克難走向勝利,推動中國減貧事業(yè)取得歷史性成就。
中國特色反貧困理論的科學內涵和深層邏輯
偉大實踐產生偉大理論,偉大理論指導偉大實踐。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深刻總結了我們在脫貧攻堅中形成的重要經驗和認識:堅持黨的領導,為脫貧攻堅提供堅強政治和組織保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堅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堅持發(fā)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政治優(yōu)勢,形成脫貧攻堅的共同意志、共同行動;堅持精準扶貧方略,用發(fā)展的辦法消除貧困根源;堅持調動廣大貧困群眾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激發(fā)脫貧內生動力;堅持弘揚和衷共濟、團結互助美德,營造全社會扶危濟困的濃厚氛圍;堅持求真務實、較真碰硬,做到真扶貧、扶真貧、脫真貧。這“七個堅持”深刻回答了我國脫貧攻堅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集中體現了中國特色反貧困理論的科學內涵和深層邏輯。
揭示了脫貧攻堅全面勝利的根本原因。堅持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是脫貧攻堅全面勝利的根本原因。中國共產黨具有無比堅強的領導力、組織力、執(zhí)行力,是團結帶領人民攻堅克難、開拓前進最可靠的領導力量。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具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yōu)勢,能夠形成脫貧攻堅的共同意志、共同行動。脫貧攻堅實踐中,通過強化扶貧主體和責任,建立起中央統(tǒng)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省市縣鄉(xiāng)村五級書記一起抓扶貧的工作機制,匯聚起行業(yè)、部門、企事業(yè)單位、社會和個人力量,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大扶貧格局和幫扶體系,確保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
揭示了脫貧攻堅的目標導向和價值追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科學回答了發(fā)展為了誰、發(fā)展依靠誰、發(fā)展成果由誰共享的問題。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qū)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是脫貧攻堅的目標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個也不能掉隊。這是中國共產黨人的莊嚴承諾,彰顯了人民領袖堅定的人民立場、真摯的為民情懷,體現了我們黨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追求。
揭示了脫貧攻堅的方略方法和科學路徑。精準扶貧是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的制勝法寶,開發(fā)式扶貧方針是中國特色減貧道路的鮮明特征。我們堅持精準扶貧方略,科學解決了扶持誰、誰來扶、怎么扶、如何退等一系列關鍵問題。堅持開發(fā)式扶貧方針,用發(fā)展的辦法消除貧困根源,通過改善發(fā)展條件、增強發(fā)展能力,通過發(fā)展生產、擴大就業(yè),培育貧困地區(qū)和貧困人口的“造血”機能,徹底擺脫貧困并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
揭示了脫貧攻堅的動力機制和工作保障。充分調動廣大貧困群眾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是擺脫貧困、實現穩(wěn)定脫貧和徹底脫貧的內生動力。貧困群眾最終要靠勤勞雙手和頑強意志擺脫貧困,創(chuàng)造美好新生活。我們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弘揚和衷共濟、團結互助美德,引導社會各界關心支持減貧事業(yè),為脫貧攻堅凝聚起磅礴力量。堅持求真務實、較真碰硬,扶真貧、真扶貧,脫真貧、真脫貧,使脫貧攻堅成果經得起歷史和人民的檢驗。
中國特色反貧困理論具有廣泛而深遠的意義
中國特色反貧困理論系統(tǒng)回答了脫貧攻堅的政治保證、價值取向、制度支撐、實踐路徑、動力源泉、社會基礎、作風保障等一系列重大問題,是我們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的科學指引,進一步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作為馬克思主義反貧困理論中國化的最新成果,中國特色反貧困理論具有廣泛而深遠的意義。
對世界反貧困事業(yè)具有借鑒意義。消除貧困是全人類面臨的共同難題。我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fā)展中國家,提前10年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xù)發(fā)展議程》減貧目標,為人類減貧事業(yè)作出巨大貢獻。我們在消除自身貧困的同時,也大力支持幫助廣大發(fā)展中國家消除貧困,分享減貧經驗,為世界減貧事業(yè)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特別是強化政府行為、實施精準扶貧、注重“輸血”和培育內生動力的開發(fā)式扶貧經驗,對世界各國反貧困事業(yè)具有普遍借鑒意義。
對推進鄉(xiāng)村振興和加快現代化建設具有長遠指導意義。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中國特色反貧困理論為我國接續(xù)推進鄉(xiāng)村振興、加快農業(yè)農村現代化提供了科學指引。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必須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堅持農業(yè)農村優(yōu)先發(fā)展,持續(xù)縮小城鄉(xiāng)區(qū)域發(fā)展差距,讓低收入人口和欠發(fā)達地區(qū)共享現代化發(fā)展成果。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我國一定能夠在解決相對貧困、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再次取得輝煌成就,創(chuàng)造出讓全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跡。
(附原文鏈接:https://www.xuexi.cn/lgpage/detail/index.html?id=8883348196314950548&item_id=8883348196314950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