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時間:2021-05-12
- 點擊:2950
- 來源:圖書館
通過上一期的書單,同學們對黨史有了初步的認識,本期書單承接上期的紅色主題書目,又選取了十本好書推薦給廣大師生,快來掃碼閱讀吧!
作者簡介
王君,祖籍山東肥城,先后擔任蘭州大學《科學·經濟·社會》《西北人口》編輯、甘肅文史編輯與研究工作。迄今已發(fā)表小說、散文、詩歌、劇本、報告文學及學術理論文章二百余萬字。
內容簡介
《尋訪那些紅色記憶》采訪了六位老紅軍,記錄了他們口述親歷,記錄了六個從延安來到甘肅的紅孩子的革命回憶,記述了紅軍后代子女對父輩經歷的回憶,記錄了親歷抗戰(zhàn)的老戰(zhàn)士口述對革命戰(zhàn)爭的回憶,記錄了紅色延安的教育家吳燕生、南梁列寧小學的首任教師張景文,從陜甘寧邊區(qū)大生產運動走來的景泰水電工程的開拓者李培福的革命奉獻精神。
作者簡介
杜鵬程,生于1921年,陜西韓城人,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保衛(wèi)延安》,短篇小說《年青的朋友》,中篇小說《在和平的日子里》,散文集《速寫集》等。
內容簡介
《保衛(wèi)延安》全面地描繪了1947年3月到7月延安保衛(wèi)戰(zhàn)的歷史進程,通過黨中央撤離延安后在西北戰(zhàn)場上發(fā)生的青化砭伏擊戰(zhàn)、羊馬河、蟠龍鎮(zhèn)攻堅戰(zhàn)、長城線上突圍戰(zhàn),沙家店殲滅戰(zhàn)和九里山阻擊戰(zhàn)等幾場重大戰(zhàn)役的描寫,熱情地歌頌了人民解放軍指戰(zhàn)員的雄偉氣魄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生動地展現了在延安保衛(wèi)戰(zhàn)中人民解放軍由戰(zhàn)略防御轉為戰(zhàn)略反攻這一歷史發(fā)展過程的全貌,真實而深刻地反映了第三次國內革命戰(zhàn)爭時期急劇變化的政治、軍事形勢。
作者簡介
李曉明,原名李鴻升,1920年生,河北棗強人。1938年參加革命工作,曾任武漢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湖北省文化局局長,中宣部文化藝術局局長等職。
韓安慶(1932-1967),1948年參加革命工作,曾在武漢市總工會、中共武昌區(qū)委等單位工作。
內容簡介
《平原槍聲》于1959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講述的是抗日戰(zhàn)爭初期,國民黨軍隊不戰(zhàn)自退,使日寇很快占領了冀南地區(qū)。日寇與當地反動勢力相勾結,欺壓人民,殘害百姓,施用各種手段,妄圖撲滅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武裝斗爭烈火。面對殘酷斗爭現實,共產黨領導冀南人民,在極端惡劣的條件下,與敵人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在斗爭中不斷壯大發(fā)展自己的隊伍,并取得了最后的勝利。
作者簡介
吳強(1910—1990),當代著名小說家,曾用筆名吳薔、葉如桐。青年時期愛好文學,學生時代曾在報刊上發(fā)表散文、特寫及短篇小說。
內容簡介
小說寫的是1946年在解放戰(zhàn)爭中的華東戰(zhàn)場,陳毅、粟裕領導的華東野戰(zhàn)部隊,經過半年多的時間,由弱變強,殲滅了國民黨王牌軍整編七十四師等,實現了人民解放軍由戰(zhàn)略防御轉為戰(zhàn)略大反攻的歷史過程。小說主要寫了三場戰(zhàn)役——漣水戰(zhàn)役、萊蕪戰(zhàn)役、孟良崮戰(zhàn)役。作品通過三次戰(zhàn)役的描寫,塑造了我軍軍長沈振新、副軍長梁波、團長劉勝、連長石根東等一系列軍人形象。
作者簡介
草川女,本名安順英,贊皇人,現為河北省作家協會會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河北省詩詞協會會員,河北省書法家協會會員。
內容簡介
本書采用七言律詩的形式創(chuàng)作,系統再現了中國共產黨從誕生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所走過的艱難歷程,描寫了中國共產黨在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舉起鐮刀斧頭向反動勢力宣戰(zhàn),并在戰(zhàn)火彌漫中歷練,在圍追堵截中拼殺,在血腥鎮(zhèn)壓中抗爭,在燒殺搶掠中反擊,最終推翻壓在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國的波瀾壯闊的歷史畫面。深刻揭示了中國共產黨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成長歷程,寫出了共產黨人,人民軍隊,驚?天地、泣鬼神的革命氣概和獻身精神。
作者簡介
張樹德,防空兵指揮學院副院長、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軍事教育學會初級指揮分會理事、河南省兵工學會副會長。從事軍事教育工作27年,主持完成教學成果20多項、科研成果18項,主編軍事專著7部、軍隊通用教材17本,發(fā)表重要學術論文54篇。
內容簡介
透析新中國劃時代十件大事發(fā)生的真相,展現毛澤東爐火純青的決策藝術,清晰的還原歷史。其中包括揭露了抗美援朝決策內幕、人民解放軍首次實行軍銜制的改革、炮擊金門事件、我國研制“兩彈一星”紀實等等一些列的關乎國計民生的決策紀事。
作者簡介
“學習進行時”融媒體專欄是新華社宣傳報道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zhàn)略的主要平臺。專欄集中新華社最精銳的報道力量,融合文字、圖片、可視化交互產品等多種形式,全媒呈現、多元報道、深入解讀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活動、重要論述、重要部署。
內容簡介
“篇一”多角度、多層次對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強調的“初心”作出全面闡釋;“篇二”對習近平總書記“弘揚偉大長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長征路”重要講話精神進行深入解讀。全書內容扎實、圖文并茂,集納了“學習進行時”專欄中相關系列解讀文章、圖解和專家訪談等多種形態(tài)的優(yōu)秀作品。
作者簡介
在中央黨史研究室的指導下,中共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緊緊圍繞市委的中心任務,不斷深化上海黨史研究,取得了成績。代表性的黨史著作有:《中國共產黨上海史(1920-1949)》等,其中多部著作獲得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著作類獎項。
內容簡介
中國共產黨奮斗歷程,是一部波瀾壯闊,前赴后繼的壯麗史詩.無數優(yōu)秀的共產黨員,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各個時期,始終忠于理想信念,牢記根本宗旨,勇于奮斗犧牲,不斷開拓創(chuàng)新,是我們黨最為寶貴的精神財富.他們的人格力量和先進事跡,曾經感動和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中共上海市委組織部等編撰的《信仰的力量》確定了62名優(yōu)秀共產黨員作為口述采訪的對象,完整記錄新中國上海優(yōu)秀共產黨員的心路歷程。
作者簡介
胡樹祥,男,漢族,1952年11月出生,中共黨員,湖北武漢人,1969年12月參加工作,1973年6月入黨,教授。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曾任中央財經大學黨委書記。
內容簡介
《高舉旗幟堅定信念:努力成為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其中內容主要包括中國共產黨的性質;中國共產黨的宗旨和優(yōu)良作風;中國共產黨黨員的條件、義務和權利;端正入黨動機,以實際行動爭取早日成為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等。
作者簡介
朱彩萍,女,漢族,生于1966年12月,中共黨員,甘肅會寧人。中共甘肅省委黨校(甘肅行政學院)中共黨史教研部教授、研究生導師,省委講師團成員,曾任中國延安干部學院訪問學者、兼職教授。
內容簡介
黨員領導干部是黨的事業(yè)的骨干、人民的公仆,擔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他們黨性的強弱,直接關系到黨的形象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成敗。本書介紹了黨性問題概述、無產階級革命家關于黨性修養(yǎng)的理論探索、新形勢下加強黨員領導干部黨性修養(yǎng)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新形勢下黨員領導干部黨性修養(yǎng)的總體要求、新形勢下黨員領導干部黨性修養(yǎng)的途徑和方法等內容。